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聰明栓塞!餓死腫瘤!

我們身體血管會把營養與氧帶來帶去,以供應全身器官的需求。大部份的惡性癌,有不正常的、肥大的血管供輸而大量吸取身體內的養分來加速成長。栓塞的原理簡單地說,利用「超選擇性」導管術,各種栓塞劑可以直接打進腫瘤來切斷其血管供輸而得到腫瘤壞死的療效,簡單的說,把血管塞掉腫瘤就會餓死。

訪莊伯祥副院長談栓塞化療法

整理/記錄:鄭春鴻(文教暨公共事務部主任)


鄭春鴻主任(文教暨公共事務部):在和信醫院,很多病人都知道莊教授是做「栓塞」的專家。請您簡單介紹您的專長。

莊伯祥教授(副院長):我的本行是放射診斷科醫師,我的次專科使血管攝影學,介入性醫學是從血管攝影學發展出來的最新次專科。介入性醫學,在技術上及新工具的發明上還在突飛猛進之中,各種癌症的診斷及治療時時在進步,介入性醫學方法能使用的病例不但可以讓病人省掉大手術,而且省時省錢又減少副作用。

「栓塞」的原理功能如何?

鄭春鴻主任:「栓塞」這兩個字,已經經常出現在病人交談上。請問什麼「栓塞」?請簡單地敘述它的原理功能如何?

莊伯祥教授:我們身體血管會把營養帶來帶去,以供應全身器官的需求。大部份的惡性癌常有肥大的血管供輸而大量吸取身體內的養分來加速成長。栓塞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利用「超選擇性」導管術,把各種栓塞劑直接打進腫瘤來切斷其血管供輸而得到腫瘤壞死的療效,簡單的說,把血管塞掉腫瘤就會餓死。

栓塞技術可以做哪些治療?

鄭春鴻主任:栓塞技術都用在腫瘤的治療嗎?除了腫瘤之外,還有沒有用在哪方面的治療?

莊伯祥教授:栓塞最早期運用在各種的內臟出血的治療,比如胃潰瘍出血。以前我在醫學生時代,病人因上消化道大出血來急診室,沒辦法有效地止血,輸血又趕不上流出的血快的時候,當時的外科醫師,只好馬上把病人送進開刀房,把胃切掉。有時候是切掉大半,有時要全部切掉,才能止血。那時候是完全沒有技術可以用血管攝影來診斷哪裡出血,也沒有胃鏡可以觀察,更談不上用栓塞來止血。
 我從醫學院畢業以後進入放射診斷科,五年後就進入血管攝影的研究領域。當時我們的研究工作專注於如何精確地診斷出血的地方,藉以幫助臨床醫師了解情況,而讓他們不一定馬上就決定要把胃全部切掉。當血管導管操作的技術高明之後,就可以診斷出血點在那裏,如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等。我們先利用動物試驗,再進一步就是研究如何利用不同的栓塞劑,把血管塞住止血,而不傷害器官本身。
 經過大量的動物實驗,我們慢慢知道,什麼地方出血應找哪一條血管攝影,找到出血點之後,進一步就可以把它塞住,就可以止血了,不要開刀也可以止血。這是血管攝影術從用來做診斷的基本用途,邁進到治療用途的第一步。一開始就用在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止血上。「介入性醫學」一詞是十幾年後,才由後人加上去的。
 長期膽固醇過高、吸煙及糖尿病等,都會導致各種血管的狹窄和阻塞,比如冠狀動脈狹窄、腦動脈狹窄等。另外四肢的血管狹窄,血液無法循環至此,病人走路就會痛。早期,這些毛病都需要開刀,而開刀之前,就需要先進行血管攝影,外科醫生才根據血管狹窄部位,進行手術。
 又如病人因為車禍,造成內臟大量出血,血管攝影可以拍攝出全身的大小動脈,確定血管是否破裂,以及其破裂的部位,外科醫生才據此動手術。
 腦中風、腦出血,糖尿病及心臟病人病人,也常常因為小血管阻塞,造成各種大小病變,也都必須靠血管攝影,先做正確的診斷或找出來出血點,才做外科手術。
 栓塞技術用於腫瘤的治療是後來才發展出來,它可以應用在肝癌、腎癌及骨轉移癌等。在非癌症病人身上,如有胃腸大出血或動脈瘤,栓塞方法也可使用來治療而省去開刀。

血管攝影和栓塞由哪一科醫師來執行?

鄭春鴻主任:栓塞是哪一科的醫師來做?外科醫生會做栓塞治療嗎?

莊伯祥教授:只有放射科醫師才會接受血管攝影術訓練,而精通把導管放置到全身血管,所謂「超選擇性導管放置術」的醫師,才能做栓塞。外科醫師應該不做栓塞的,只有放射科醫師才做的。
 放射科醫師各種次專科的一個就是血管攝影,血管攝影早期是用來幫助外科醫師,讓他們開刀以前先看看動脈在什麼地方狹窄?有哪一段被阻塞住了?他們要從什麼地方接血管到哪裏,這都得先靠我們用血管攝影,讓他們把血管的影像看得很清楚,他們才可以做更精準的手術。
 血管攝影早期最重要的功能,仍然在協助外科醫師,讓他們在開刀前對病人的血管實況有更精確的了解。比如有一種高血壓的病人,他的高血壓可以是腫瘤引起的,是一種叫做嗜鉻性細胞瘤,只要開刀拿掉,高血壓就好了。當腎動脈有狹窄時,腎臟因缺血而分泌一種荷爾蒙也會導致高血壓,如果診斷出來是如此,以前可以用開刀放置一條引流血管(bypass graft)來解決。
 進行這個治療方法之前,要看到血管狹窄的地方,外科醫師開刀進去,他們用一條血管或人工血管從動脈接到狹窄處的後端,就等於是重新建一條通路,這樣把血管狹窄的地方解決了,病人的高血壓就會控制下來。

肝癌栓塞治療的發展

鄭春鴻主任:我們醫院是癌症醫院,肝癌做栓塞的人特別多,請細談肝癌栓塞治療。包括肝癌栓塞治療原理。肝裏面有一個腫瘤,您是怎樣子去塞住血管,成功的話會造成怎麼樣的結果?那個腫瘤就會慢慢凋萎嗎?

莊伯祥教授:以前肝癌靠外科治療把腫瘤切除,其實肝癌在診斷以後,現在都發現大概都不能切除了,這是殘酷的現實。早期的肝癌開刀並沒有嚴格的病人選擇,開了刀以後復發率有多大有多高,也沒有人去深究。
 後來,對肝癌開刀限制才逐漸成熟。腫瘤分布如何?數目幾個?並且要肝功能很好才適合開刀。用這樣嚴格的規則對病人開刀,對病人才有幫助,這是世界各地的外科醫師根據長期追蹤他們的病人的結果而歸納出來的共識。
 用現在嚴格的標準來衡量,在肝臟的腫瘤診斷以後,差不多最多有20%可以開刀治療,其餘80%大概都不適合開刀,大部份都是太晚了,腫瘤太多了,不適合開刀了。不適合開刀的病人就只能做化療,但是化療效果並不理想,從靜脈打化療藥進去體內,到了肝腫瘤部位,效果總是非常少,病人還是勉強用這個方法。
 後來才慢慢有研究出別的方法。我們從歷史的研究上看,為什麼會找到用栓塞的方法來治療肝癌,其實不是一天就發展出來的,這是全世界的癌症中心努力研究的成果。

血管導管術直接注射化療進去腫瘤

 診斷出肝癌,如果能夠開刀把腫瘤拿掉是最好,但因為肝腫瘤常常是多發性的,所以切除後復發很快,外科只能拿掉看得到的,看不到小細胞階段的還很多,只要小細胞在那裏復發就很快,所以切除的效果其實並不如預期那樣好;而化療是將藥物經過靜脈打進去,全身循環了以後到肝臟的時候,濃度已經減少很多了,所以殺死肝腫瘤的效果並不很大,而它的副作用卻可以讓病人全身虛弱。
 很多治癌的藥物,濃度越高療效越好。同樣劑量的抗癌藥物如使用血管導管術而直接注射進去腫瘤會增加療效。這個方法,目前可以使用在肝癌、骨癌,及骨盤的各種腫瘤。
 我在國外研究肝腫瘤的時候,原發性的肝癌並不那麼多,最多的是轉移性的肝癌,尤其大腸癌移轉過去的最多。我利用導管放到肝動脈去攝影,有時候可以把小的腫瘤看得很清楚,這是以前超音波、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都還沒有很發達的時候,看不清楚就以血管攝影來診斷肝腫瘤,後來我想到如果把藥從這個導管直接打進去的話,它的效果就比靜脈打進去會增加幾十倍或百倍,藥效就好多了,而全身性的副作用也減少很多,這是第一步。
 根據這個研究,我治療過很多轉移的肝腫瘤,發覺打藥了以後,肝動脈會受傷而逐漸消失,因為化療藥可以破壞腫瘤血管,而導致腫瘤細壞死,因為血管變小變少的話,肝腫瘤會死去,因此才開始研究如果可以把肝動脈塞掉,腫瘤也會死掉,也就是不打藥,而光是把肝動脈塞起來。最後的階段,我們把藥跟栓塞劑混在一起打進去,就是化療加栓塞,效果就更好了,這是一步一步慢慢研究出來的。

栓塞要花很大的精神

鄭春鴻主任:如您所說,肝血管的功能是那麼複雜,栓塞如果塞錯位置,有危險性嗎?另外,現代醫學真的是把肝的血管狀況都搞清楚了嗎?

莊伯祥教授:肝動脈和門靜脈的關係是很重要的,肝動脈可以塞的原因其實主要是有門靜脈的存在,其實正常的肝細胞,肝動脈供應25%的血流而已,而門靜脈則供應約70%血流,正常的人是這樣。有肝硬化的人,動脈進去的血流就愈來愈多,門靜脈進去的血流愈來愈少。當病人肝硬化愈來愈厲害的時候,壓力一增高,門靜脈就不能回血,就會產生靜脈瘤,而引起食道出血。至於肝腫瘤恰好相反,肝腫瘤的血流可以說將近100%來自肝動脈,因此,如果我們把肝動脈塞住的話,肝腫瘤會壞死得很厲害。至於病人正常非腫瘤部位的肝,只減少20-30%的血流,其他70-80%是由門靜脈來繼續供應,所以正常肝的部分不會壞死,就靠這樣的關係的理解,栓塞才得以奏效。
 肝動脈其實不只是到肝,還有其他小分支,供應胃、十二指腸、膽囊及胰臟等消化器官。所以做栓塞要儘量避免栓塞到這些肝外的器官,這是不容易做到的,若要完全避免,就得要在血管攝影上看得很清楚,還有技術上要做得很好,要打導管放得很深,但是肝臟裏面進去又分了很多很多分支,所以如果進去太細太遠的地方,雖然塞到大部分的腫瘤,但是其他小部分,有時候就遺漏掉了,這是非常複雜非常不簡單的醫學技術。這是第二個困難的之處,並非一放到肝動脈,隨便打一打就好了,所以我們做栓塞要花很大的精神,醫師的經驗,以及用心的程度,都影響栓塞的品質,要做得很仔細、很好是不容易。
 簡單地說,肝腫瘤的栓塞要塞得越徹底越好,但也要避免四周的其他器官受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