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肝癌的病理變化

作者 病理檢驗科 毛翠蓮 醫師

原發於肝的上皮細胞癌主要有兩種:肝細胞癌 及 膽管癌.前者源自於肝細胞,後者源自於膽管上皮細胞.前者發生率遠大於後者.在台灣由於國人B型及C型肝炎的盛行率遠高於歐美國家,肝細胞癌的發生率也相對地高出歐美國家.據衛生署統計,癌症的死亡率中肝癌於八十六年占第二位,八十七年則越升為第一位.在男性癌症的死亡率中肝癌是第一位,在女性則是第二位.故肝癌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是一重要課題.

肝細胞癌依外觀可分為

** 單一病灶(unifocal),
** 多病灶(multifocal),及
** 瀰漫性浸潤(diffusely infiltrative).

有肝硬化者較常是多病灶.其切面大多呈棕褐色至黃白色,若腫瘤分化良好有分泌膽汁則呈綠色.其間或夾雜出血或壞死.有些腫瘤有完整的被膜包圍著.肝細胞癌極易侵犯血管,尤其是肝門靜脈.當大的肝門靜脈受侵犯,在肝切面可看到長條狀腫瘤所造成的門脈栓塞,嚴重者甚至侵犯至下腔靜脈或右心房.

鏡檢下,肝細胞癌依癌細胞排列方式可分為:

** 小樑狀(trabecular),
** 腺泡狀(acinar),及
** 緻密狀(compact).

腫瘤細胞周圍繞有小的竇狀血管是其特點.一般而言,肝細胞癌的間質並不多,有些腫瘤在癌細胞間的結締組織變多而呈硬化狀(scirrhous),大多是由於電療或化療所引起.

肝細胞癌就細胞分化程度可分為

良好分化(well differentiated),
中度分化(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及
不良分化(poorly differentiated).

Edmondson 和 Steiner 則將肝細胞癌的分化分為四級,由第一級至第四級依序為分化良好至分化不良.在同一個腫瘤內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排列方式及分化程度.至於腫瘤旁的肝組織依其病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變化.在台灣最常造成肝細胞癌的原因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其肝組織通常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現象.

肝臟的另一種原發性上皮細胞癌為膽管癌.這種上皮細胞癌與B型肝炎無關,很少合併有肝硬化.大多數膽管癌源自於小的肝內膽管,有些則源自於大的肝內膽管.如果是從肝門附近的膽管長出來的膽管癌,會造成嚴重的黃疸.膽管癌依其生長方式可以形成邊緣清楚的腫瘤,或沿著膽管浸潤形成不規則腫瘤,或長於膽管內形成乳頭狀腫瘤.外觀上硬且呈灰白色,較肝細胞癌少有壞死或出血.鏡檢下, 膽管癌細胞通常排成管狀,有豐富的間質.和肝細胞癌一樣,同一腫瘤內的癌細胞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分化.膽管癌和膽囊及胰臟的腺癌一樣,容易侵犯神經,轉移至門靜脈淋巴結,較不會侵犯肝門靜脈或肝靜脈.

膽管癌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所以一般預後並不好.至於肝細胞癌由於對慢性肝炎病人的定期追蹤而提前發現許多小的腫瘤.據統計,與肝細胞癌病人的存活率較有關的因素包括:腫瘤的分期,腫瘤的大小,腫瘤的數目,有無被膜,有無肝硬化,有無肝門靜脈的侵犯等等.最重要的因素為腫瘤的分期.事實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療所有癌症的不二法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